孙小渝演艺小档案:
电视剧《结婚十年》 导演:巴特尔
电视剧《誓言无声》 导演:毛卫宁
电视剧《铁道游击队》 导演:王新民
济南电视台《花季阳光》 主持人
2002年5月 获得将军杯全国书画大赛优秀奖
2002年7月 获得鲁能烧鹅仔杯少儿书画大赛优秀奖
2005年7月 历下区中小学生小歌手比赛一等奖
2005年8月 齐鲁电视台娱乐斗秀场 黄磊 见面会 获得冠军
2006年12月 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少年英语口语大赛优秀奖
2006年1月至今 济南电视台少儿频道《小嘴部落》 主持人 播出时间:每周六17:20分首播 周日17:20分重播 周二、三13:10重播 (欢迎大家收看)
2008年 代言魔术学校
孙小渝小档案:
姓名:孙小渝
英文名:Angel
喜欢的颜色:蓝 粉 黑 白
最爱吃的水果:木瓜
最喜欢的动物:狗 兔子
最想去的国家:Korea
最难忘的事情:我想记得每一件事
最可爱的地方:人可爱....哈哈
绰号:暄暄
口头禅:mo?
梦想:歌手 舞蹈歌手
偶像:superjunior 晟敏
中国历史上的宋朝是一个很特别的王朝,出了不少的名人和奇人轶事。 我们耳熟能详的有苏轼、王安石、欧阳修等等,都是出自这个时代。 当然,这些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其实,还有一些人,他们的知名度虽然不高,但很有才华,也留下不少故事。 比如许洞。 许洞我们真的不熟悉,但我们肯定熟悉另一个人,那就是沈括。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我们总应该熟悉吧,许洞就是沈括的舅舅,二舅舅。 许洞这个人有什么特点呢?他虽然考上了科举,但一辈子都没有捞到一个像样的官。 始终不过是一个推官,类似于今法院审判员的角色。 他是个文人,一辈子也没怎么上战场,或者参加较大的军事行动,但仅仅凭着喜欢阅读和思考,结果写出了一部影响后世几百年的兵书,叫做《虎钤经》。 许洞花了四年时间来撰写《虎钤经》,一共20卷,210篇,论述了210个问题。 “虎”为“虎符”,即“兵符”,“钤”即“锁钥”,《虎钤经》即为开启兵符锁钥之书,掌兵权者应备之经。 《虎钤经》吸收了《孙子》和《太白阴经》的精华,使之更加通俗易懂;根据天时人事的变化加以推衍,既祖述古人,又有作者的见解。 《虎钤经》精华的部分有:一是“先谋思想”,即未雨绸缪。 欲谋用兵,先谋安民;欲谋攻敌,先谋通粮;欲谋疏阵,先谋地利;欲谋胜敌,先谋人和;欲谋守据,先谋储蓄;欲谋强兵,先谋赏罚等。 这与后世的“广积粮,高筑墙,缓称王”异曲同工。 二是因势利导。 尽管天时有吉凶,地形有险易,战势有利害,如能吉中见凶,凶中见吉;易中见险,险中见易;利中见害,害中见利,就能用兵尽其变。 做到“以虚、含、变应敌”。 三是实战中要善于“夺恃”,包括夺气、夺隘、夺勇等,即创造压倒敌人的有利条件。 最后主张逆用战法不要把兵法原则看成僵死的教条,这样才能收到出其不意之效。 书中还记载了“六壬遁甲”、“风云气候”、“星辰日月”等玄学的东西。 总之,这是一部总结了前人思想的书籍,可惜的是许洞并没有将其运用到实战中。 没办法,北宋本来就是重文轻武的思想,所以,纵然许洞再有多大的军事才华,也于事无补,只能“纸上谈兵”了。 在一个文人主导的朝代,武人只能蒙头昏睡,空有报国之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 所以,空有抱负的许洞只能寄情于酒和竹。 酒能醉人,忘记烦恼;竹是四君子之一,代表着自己高雅的情操。 许洞没事就爱喝酒,喝他个昏天黑地,三日一小醉,五日一大醉,梦里日月短,壶里乾坤长。 “归吴中数年,日以酣饮为事。 ”问题是,许洞没日没夜的喝酒,钱从哪里来呢?虽然北宋当官的工资高,但许洞只是个小官,不比包青天,一年工资折合成现在的人民币几百万。 许洞,一个陪审员,工资肯定能没这么高,那点工资肯定不够买酒。 所以,他只能赊酒。 结果许洞长时间的赊酒,欠了酒家许多酒钱,于是店家就有些不高兴了,等到许洞又来赊酒时,直接说:“许大官人,你已经欠了很多了,能不能把之前欠的还了?”许洞一看店家要钱,有些不高兴,不就是几个钱吗,来,拿笔墨过来。 随后,许洞在店家墙壁上挥毫而就,笔走龙蛇,一首首笔墨淋漓的诗词题满了墙壁。 许洞的举动引来了人流,大家都说写得好,写的妙,叫好声此起彼伏。 最后许洞大手一挥,说:“小人不才,平生好酒,但没钱喝酒,大家觉得写得好的话,捧个钱场。 ”结果话音刚落,围观的群众纷纷丢铜钱,最后算了下,不仅把之前欠的酒钱还了,还剩下不少,以后买酒的钱也有了。 这就是文化人,文化人就是不一样。 世人只知道板桥爱竹,却不知道许洞也喜竹,许洞每每在居住的地方,都要植上一株竹子,以示其特立独行,孤傲伟岸的操守,江南人称“许洞门前一竿竹”。 好一个许洞,果然有意思。 虽然许洞的一生没能当上大官,也没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华,金戈铁马,建功立业,纵横一世。 我想许洞生在唐朝,可能就是一代英雄,建功立业,上阵杀敌,指挥若定。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 但许洞总算留下一部兵书,影响后世,也算是不错了。
那么,有关吕蒙的成长故事你知道些什么呢?本文来简单叙述一下吕蒙的成长经历。 吕蒙从小的时候就喜欢习武,拳脚功夫了得。 在他父亲去世后,年仅16岁的吕蒙就和母亲一起投靠了姐夫邓当。 邓当是东吴孙策手下的一名将领,吕蒙跟随着他,正是恰当。 不过,邓当也不敢让这位年轻的小舅子上战场,因为他可是丈母娘唯一的儿子。 一次,邓当率兵出战,吕蒙偷偷混进队伍,开战后,他还冲到最前面奋勇杀敌,结果被邓当发现,大骂了一顿吕蒙。 邓当回去后还和吕蒙母亲说起这事。 吕蒙母亲气的要打吕蒙,吕蒙却说:“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国志》)邓当手下有个官吏很瞧不起吕蒙这个娃娃兵,当众嘲笑他:你个小娃娃还敢当兵打仗,不过是拿肉喂老虎罢了!年轻气盛的吕蒙哪能忍受这话,一怒之下,直接抽刀把这个官吏给砍了!吕蒙先是逃走,后又自首,袁雄在孙策面前为他求情,孙策召见吕蒙后,很是欣赏这个英姿飒爽的少年,就免他死罪,并让吕蒙做了自己的亲兵。 吕蒙也确实是一块当兵的料,他在孙策身边干了几年,能力不断的被挖掘,不仅孙策满意,就连一向以严厉著称的张昭也对他赞赏有加。 后来,邓当去世,张昭就向孙权推荐,让吕蒙接替了邓当的领兵位置。 于是,吕蒙被任命为别部司马,正式成为了一名东吴将领。 孙策英年早逝,弟弟孙权继位后,他打算把那些人数不多的部队整合一下,吕蒙的队伍也在之列。 吕蒙知道,一旦队伍合并,自己就难有作为了,他便借了点钱,让自己的士兵穿上了统一的深红色衣服,并加紧操练。 等孙权来检阅部队的时候,他看到吕蒙的队伍“陈列赫然,兵人练习”,孙权非常高兴,不仅没有合并吕蒙的队伍,反而给他增加了兵员。 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征讨黄祖,吕蒙作为前锋,率军攻打黄祖的水军都督陈就,刚一开战,吕蒙就率先冲向敌军,在陈就还没反应过来这猛人是谁,就被吕蒙砍下了脑袋。 这和《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斩颜良一段极为相似。 黄祖的部队一看都督被杀,顿时大乱,黄祖在逃跑的路上也被斩。 战后,吕蒙因此战功而被孙权任命为横野中郎将,吕蒙自此成为了江东重要将领之一。 赤壁之战后,夷陵的甘宁被曹操的大将曹仁率军围攻,甘宁向周瑜求援。 大家担心兵力分散而不想救援。 吕蒙却对周瑜说,解夷陵之围并不需要太久,让凌统留下驻守,他俩一起去救援,同时,吕蒙还让人在夷陵附近用木材堵住要道,说到时候有用。 周瑜当即决定和吕蒙一起前往夷陵,结果很快就逼走了曹仁。 曹仁在撤退时,被柴草挡住了归路,只得弃马而逃,周瑜不仅大获全胜,还得了三百多匹战马。 吕蒙虽然有勇有谋,但他自幼没读过书,字也认不了多少。 孙权就劝吕蒙多读书,并且给他推荐了:《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史记》等书籍。 吕蒙在闲暇时间里开始认真读书,并且领悟到了不少知识。 后来周瑜病故,鲁肃接任,路过吕蒙的防地,两人见面。 开始的时候,鲁肃还看不起这位勇猛的武将,结果一交谈,大吃一惊,直夸道:“子明啊,真没想到,你现在这么有学问了。 以你如今的谋略,已非吴下阿蒙了!”吕蒙却淡淡一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兄台知道的也太晚了啊”鲁肃遂和吕蒙结为好友。 鲁肃当东吴的都督,他的本意还是维护孙刘联盟来对抗曹操,而吕蒙却主张夺回荆州。 尽管两人政见不同,但鉴于吕蒙的才干,在鲁肃临终时,他向孙权推荐了吕蒙接任都督一职。 吕蒙一当上都督,就建议孙权夺取荆州,孙权本来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两人一拍即合。 随后,吕蒙先是极度恭维关羽,给他戴高帽子,然后自己又装病忽悠关羽。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率荆州主力进攻曹仁的樊城,“水淹七军”后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威震华夏,成为关羽最辉煌的一段战绩。 而吕蒙却乘机“白衣渡江”,直接端了关羽的老巢荆州,最终关羽败走麦城,被生擒后斩首。 三国中最具威名的关羽被吕蒙所击败,这也成就了吕蒙的功绩。 令人奇怪的是,装病的吕蒙随后果真病亡,年仅42岁。
传说钟繇小时长相不凡,聪明过人,他曾经与其叔父钟瑜一起去洛阳,途中遇到一个相面者,相面者看到钟繇相貌,便对钟瑜说:“此童有贵相,然当厄于水,努力慎之”。 结果,走了不到十里路,在过桥时,钟繇所骑马匹突然惊慌,钟繇被掀翻到水里,差点被水淹死。 钟瑜看到算命先生的话应验了,感到钟繇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便加倍悉心培养,钟繇也不负厚望,刻苦用功,结果长大以后便先被当时颍川太守阴修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并在阳陵(今陕西高陵)任县令,后因病去职。 钟繇还在宫中任过廷尉正及黄门侍郎,成为皇帝身边侍从官,董卓之乱时,钟繇随曹操平乱,献计献策,深得曹操重用。 当董卓挟持献帝刘协时,钟繇又与尚书郎韩斌一起商议,救献帝出长安,因钟繇屡立奇功,被拜为御史中丞,又迁侍中、尚书仆射,并被封为东武亭侯。 钟繇对曹操统一北方起了重要作用,当马腾、韩遂诸将恃强居于关中时,曹操便命钟繇以侍中守司隶校尉之职持节监督,终于说服马腾、韩遂诸将。 官渡之战时,袁绍与曹操相持不下,钟繇及时送一千余匹马给曹军,为曹操大破袁军立下汗马功劳,因此,曹操写信给钟繇说: 得所送马,甚应其急,关右平定,朝廷无西顾之忧,足下之勋也。 昔萧何镇守关中,足食成军,亦适当尔。 对钟繇之功劳予以彰扬。 后来匈奴单于在平阳发动战争,钟繇又率军抗敌;不久,袁尚旧部河东太守郭援陈兵河东,气焰嚣张。 钟繇部下欲躲避而去,钟繇说:“袁绍正当强盛之时,郭援来关中暗中与袁绍互通情报,郭援之所以没有立即公开与袁绍联合起来,是担心我们的威名,如果不理他们而躲避起来,那么就会让他们感到我们怕他们。 这里的百姓都仇恨郭援之兵,纵然我们躲开了,这些百姓能全部躲得了吗?这就是我们没有打仗而先失败了。 况且,郭援刚愎自用,头脑简单,一定认为我军很好对付。 如果他们渡过汾水安营扎寨,在他们未渡河之前就攻击他们,我们可大获全胜。 ”这时,马腾又派遣儿子马超带领精兵追击郭援。 果然不出所料,郭援不经认真考虑,便欲渡过汾水,众将阻止他,他根本听不进去。 当郭援兵还未渡过一半河水时,钟繇率军猛然攻击,郭援大败。 钟繇趁机杀了郭援,并同时降服了单于。 之后,钟繇又连续打败了河东卫固的叛乱及边境地区张晟、张琰、高干等敌寇的骚扰。 立下了赫赫战功。 钟繇曾在洛阳为官,当时皇帝下诏征河东太守王邑入京,而邑认为天下尚未平定,不愿应征,百姓亦因王邑政绩卓著而不想让王邑走,于是王邑属下官吏郡掾卫固、中郎将范先等分别去找钟繇,要求留下王邑。 但皇帝诏书已下,而且新任命的河东太守杜畿此时已来到河东。 因此钟繇未答应卫固、范先等人的要求,反而按皇上之意要求王邑尽快交付印绶。 王邑一气之下,自己拿着印绶径自从河东来到许昌交给皇帝,钟繇看到事已至此,认为自己失去了职责,没把事情办好,于是上书自劾请罪。 但献帝并未听从钟繇自劾的意见。 由此可见,钟繇作为封建官吏,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有功受赏,有过自罚,这种精神、品德足以为后人效仿学习。 献帝从长安迁到洛阳,钟繇又官徒关中,经过几年努力,钟繇使荒凉的地区变得民实殷富,为后来曹操征伐关中各地打下了物质基础,钟繇因此功又被任命为前军师。 公元220年魏国建立,曹丕任命钟繇为大理寺卿,后升为相国,廷尉,进封为崇高乡侯。 旋又迁职太尉,改封平阳乡侯。 深得曹丕重用,曹丕曾对左右大臣称赞钟繇及司徒华歆、司空王朗说:“此三公者,乃一代之伟人也,后世殆难继矣!”公元227年曹丕死,其子曹睿即位,封钟繇为定陵侯,增其食邑人口达到一千八百户,并迁为太傅。 可见曹氏对钟繇极为重视。 钟繇晚年因膝关节疾病,朝拜皇帝甚为不便,明帝曹睿便让钟繇入朝时免去拜礼。 由此还首开凡三公有病皆可不拜之先例。 钟繇因其德高望重,功勋卓越,与曹魏皇室关系极为密切。 曹丕早在做太子时,随曹操到孟津征战,听说钟繇藏有一块玉玦,便想得到它,但又难于启齿,便密令别人转为传意,钟繇听说后,马上送给了曹丕。 曹丕感动之余,写了著名的《与钟大理书》以示谢意。 钟繇也写了回信表达内心隐情,二人关系极为友善。 文帝曹丕还曾赐给钟繇“五熟釜”,而且亲自作铬文曰:“于赫有魏,作汉藩辅。 厥相惟钟,实于心膂。 靖恭夙夜,匪遑安处。 百僚师师,楷兹度矩。 ”钟繇对国家大事倍加关心,当他看到战争使人口骤减后,便给曹操提议减死刑为肉刑,目的是既惩罚罪犯,又可以推动人口的增长。 但没有被朝廷通过。 原因是“非悦民之道”。 到了文帝时,钟繇再次提及,但还未议审便遇到战事,于是只好作罢。 曹睿即位,钟繇第三次上书,阐述恢复肉刑之必要,但最终被以司徒王朗为代表的反对者推翻,明帝曹睿也以吴蜀未平为由而搁置一旁,不复处理。 肉刑是一种残酷的刑法,曹魏以前已不复使用,钟繇因要推动人口数量的增加而主张恢复肉刑,但毕竟它已失去了存在的历史土壤,最终没有得以实施。 钟繇晚年经常数日不朝,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常有好妇来,美丽非凡。 ”人们告诉他,这是个妖怪,你要把她杀了。 后来,这个妇人又来找钟繇,不敢向前,站在门外。 钟繇问她为什么不进来,妇人说:“您想杀死我。 ”钟繇说:“没有的事”,说完殷勤邀请,于是妇人便进到他的屋中。 钟繇想把她杀了,但是感到杀死她十分遗憾,而且又下不了手。 但最终仍砍伤了她的大腿,妇人立即跑了出来,用衣中棉絮擦血,血流满路。 第二天钟繇让人去沿着血迹寻找,结果找到一座大坟墓中,棺中有一个漂亮的妇人,外表容貌身体如活人一样,穿着白绸衣衫,坎肩上绣有花纹,左大腿受了伤,妇人用坎肩中之棉絮擦腿上的鲜血。 这个故事当然纯粹是“小说家言”。 钟繇死于魏明帝曹睿太和四年(230年),死时明帝穿孝衣凭吊,并谥之为成候,下诏赞其“功高德茂。 ”钟繇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重要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其书法成就经常被人称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 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可见,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 其实,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 宋代陈思《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就记述了钟繇的书法成功经过,说他少年时就跟随一个叫刘胜的人学习过三年书法,后来又学习曹喜、刘德升等人的书法。 因此,钟繇与任何有成就的学者一样,都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在学习书法艺术时极为用功,有时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 据西晋虞喜《志林》一书载,钟繇曾发现韦诞座位上有蔡邕的练笔秘诀,便求韦诞借阅给他,但因书太珍贵,韦诞没有给他,虽经苦求,韦诞仍然是不答应借给他。 于是钟繇忽然情急失态,捶胸顿足,以拳自击胸口,伤痕累累,这样大闹三日,终于昏蹶而奄奄一息,曹操马上命人急救,钟繇才太难不死,渐渐复苏。 尽管如此,韦诞仍铁心一块,不理不睬,钟繇无奈,时常为此事而伤透脑筋。 直到韦诞死后,钟繇才派人掘其墓而得其书,从此书法进步迅猛。 这件事也是小说家们的虚构,韦诞比钟繇还晚死二十余年,钟繇怎么能去盗韦诞的摹呢?而且,钟繇身为皇朝重臣,怎肯如此失礼?不过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为书法的提高确实作了不懈的努力。 另据《书苑菁华》记载,钟繇临死时把儿子钟会叫到身边,交给他一部书法秘术,而且把自己刻苦用功的故事告诉钟会。 他说,自己一生有三十余年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书法,主要从蔡邕的书法技巧中掌握了写字要领。 在学习过程中,不分白天黑夜,不论场合地点,有空就写,有机会就练。 与人坐在一起谈天,就在周围地上练习。 晚上休息,就以被子作纸张,结果时间长了被子划了个大窟窿。 见到花草树木,虫鱼鸟兽等自然景物,就会与笔法联系起来,有时去厕所中,竟忘记了回来。 这说明了钟繇的书法艺术确实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 在苦练的同时,钟繇还十分注意向同时代人学习,如经常与曹操、邯郸淳、韦诞、孙子荆、 关枇杷等人讨论用笔方法问题。 钟繇不但自我要求严格,对于弟子门生也同样以严要求。 据说钟繇的弟子宋翼学书认真,但成效不大,钟繇当面怒斥,结果宋翼三年不敢面见老师。 最后宋翼终于学有所成,名振一时。 对于儿子钟会,钟繇也常常苦口婆心,百般劝诫,钟会最后也取得了巨大成就,钟繇、钟会父子被人们称为“大小钟”。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南朝刘宋时人羊欣《采古未能书人名》说:“钟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 ”所谓“铭石书”,即指正楷,“章程书”即隶书(八分书),“行押书”指行书。 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 因王羲之亦为书法大家,所以他临摹钟繇的真迹非常成功,从中可以看到钟繇书法的情况。 《宣示表》真迹据王羲之曾孙王僧虔《书录》说: 太傅《宣示》墨迹,为丞相始兴宝爱,丧乱狼狈,犹以此表置衣带。 过江后,在右军处,右军借王修,修死,其母以其子平生所爱纳诸棺中,遂不传。 所传者乃右军临本。 《调元》、《力命》、《贺捷》三表,也是后人临本,但成就亦较高。 《荐季直表》可信性最强,在唐宋时期由宫中收藏,周围印有唐太宗李世民“贞观”玉玺,宋徽宗赵佶“宣和”、宋高宗赵构“绍兴”,以及清乾隆“乾隆真赏”等御印,说明它曾经由以上各帝御览。 后几经辗转,毁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今仅存其影印件。 《荐季直表》艺术成就很高,元代陆行直赞美此表“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花美女之态”,为“无上太古法书,天下第一妙迹”。 “六帖”指《墓田丙台》、《昨疏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 “六帖”全部为临本,《丙舍帖》、《还示帖》,成就较高,也较接近钟 体,是上乘之作。 至于《白骑帖》等四种则经多人辗转临摹,巳远离钟体。 “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 《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 《乙瑛碑》有宋人张稚圭石刻记云:“后汉钟太尉书”,但此碑立于东汉永兴元年(153年),此时钟繇只有3岁,显然是误传。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 梁武帝撰写了《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称赞钟繇书法“巧趣精细,殆同机神”。 庚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说“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 张怀瓘更将钟书列为“神品”。 此外,明岑宗旦、清刘熙载等都给以极高评价。 作为书法家,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书论较零碎,散见于后世文集中。 刘熙载《艺概·;书概》云:“钟繇书法曰:‘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 ’”《书苑菁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也记载有钟繇大致相同的话说:“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 ”以天地、天人来论述书法艺术,指书法艺术中存在的自然之气,把对自然奥妙的领悟运用于书法创作中,可以达到出神入化、赋造化之灵于笔端的境界。 正因这种创造与太自然之钟灵毓秀气脉相通,故谓“非凡庸所知”。 实际上,这种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 以自然状书势,在书法艺术中追求自然美,是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美学范畴。 卫恒《四体书势·;隶势》载钟繇语曰:“鸟迹之变,乃惟左隶,(益蜀)彼烦文,从此简易。 焕若星辰,郁劳云市”,此语见于《初学记》,内容主要谈隶书的演变及其笔法。 张彦远《法书要录》收有梁武帝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所谓十二意指平、直、均、密、锋、力、轻、决、补、 损、巧、称。 主要也是指用笔方法、间架结构等。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 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陶宗仪《书史会要》云:“钟王变体,始有古隶、今隶之分,夫以古法为隶,今法为楷可也。 ”钟繇之后,许多书法家竟相学习钟体,如王羲之父子就有多种钟体临本。 后张昶、怀素、颜真卿、黄庭坚等在书体创作上都从各方面吸收了钟体之长、钟论之要。 总之,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标签: 明星、 人物、 童星、 内地艺人、 演员、本文地址: https://yihaiquanyi.com/article/2bb7da5edeeddbfdc424.html
上一篇: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新星前田亚季一个值得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