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日报网
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除了需要本底基础好的生态外,通常须有地域比较优势、产业比较优势、人才比较优势、制度比较优势,并通过科学决策,把这些优势转化为生产力的优势。 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需要有全社会的协调发展共识和共同参与。 各地条件不同,生态文明建设意识的水平也有较大差异。 目前有些地方因为发展水平高,生态保护意识强,生态文明的意识已经处于自觉阶段。 但在不少欠发达地区,生态文明的意识还处于灌输阶段。 因此,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学习参观、示范引导和追责倒逼等方式来培育。 只有形成共识与合力,才能形成经济与环境协调共治的局面。 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需要发挥地域比较优势的带动作用。 沿海地区之所以能率先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因为这些地区有地域优势,能够吸引优质资源集聚。 同样地,一些省会城市、中心城市,也因为具有政治、经济和地域优势,转型的进展要快于其他地区,也能够拉动周边的农村实现乡村振兴。 所以,各地要转型,应当与具有优势的城市捆绑在一起,形成城市群,通过产业分工,实现特色转型。 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需要有自然与人文方面的景观比较优势。 没有自然与人文方面的特色,旅游业是难以得到需求侧的青睐的。 譬如,海南的海滩对于北方人群具有吸引力,东北的冰雪对南方游客具有吸引力,这些都可以做大做强。 而对于不具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地区,贷款或者引进资本大力发展旅游,就要格外慎重。 虽然有一些地方在城市的辐射圈内,利用山水林田湖的自然资源和美丽村庄的人文资源,发展民宿经济和农家乐经济取得了成功,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案例。 其中缘由,一是城镇购买力总体不足,二是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缺乏特色。 绿水青山要变成金山银山,需要有绿色工业、特色农业等产业比较优势。 工业在转型中必须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为导向,全面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壮大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活动的资源消耗、污染排放强度和总量。 通过做强自己的比较优势,最终夯实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质量的综合竞争力。 上述比较优势要转化为区域生产力的优势,必须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民主和科学决策作用。 通过民主和科学决策,比较优势才能有序和持久地发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才能实现。 这首先需要听取各方意见,采取立足于现实和发展目标的“多规合一”措施,制定综合发展战略,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其次,需要各级党委按照综合发展战略,本着功成不必在我的执政理念,保持定力,一届接着一届干,必然会久久为功。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不能是一时的,必须是持久的和相对稳定的。 绿水青山要长效地转化为金山银山,目前亟需走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路子,让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不断协调中并进。 治本一要通过改革激发资金投入和技术支撑的活力,二要靠法治建设,营造法治环境。 只有制度规范了,环境宽松了,才有利于资本和人才的聚集,这些地方的发展转型或者脱贫致富才有真正的希望。
标签: 生态修复换来、 变废地为新绿、 金山银山、本文地址: https://yihaiquanyi.com/article/3f5bdd558e1c13f251c9.html
上一篇:成为互联网大师收录网赋予您的内容发现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