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不是越大越好-AI时代下的新思维 (模型不是越大越好对吗)

文章编号:11308 更新时间:2024-03-16 分类:互联网资讯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今年已过去四分之三,立足科技行业,除非常温超导被正式证实确实可行,否则今年的最热科技词汇非生成式AI莫属。当下,一家科技企业不涉足大模型,不涉足生成式AI,就仿佛已在科技战争中OUT。用户侧,对生成式AI的态度也是积极的。据IBM商业价值研究院最近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有四分之三的受访CEO认为,部署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将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正当人们对大模型趋之若鹜的时候,IBM却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新路径。模型不是越大越好过去的8个月里,各类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论是消费端的,还是企业级的,各行业都在拥抱生成式AI,享受着AI带来的红利与便利。但对于企业而言,大模型真的是越大越全越好么?答案是不尽然。近年来,各行业的企业都在寻找一条降本增效的道路。大而全的大模型虽然在初始阶段能带来比较显著的效率提升,但从长远上看,大模型对算力的消耗,以及后续扩展能力的成本及时间,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针对此,笔者认为企业级大模型更需要小而精,只需要喂给AI企业垂直领域的相关数据,让AI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才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价值。对此,IBM以及IBM大中华区首席技术官、研发中心总经理谢东也有着相同的看法,谢东在近日举办的IBMwatsonx大中华区发布会上表示,对于企业而言,应用模型的目的是希望其能以较低的成本,解决特定的问题,对于企业级应用而言,模型反而是越小越好,因为越小越灵活,越小成本越低。谢东指出。也正是为了满足企业级用户对于生成式AI的迫切需求,IBM希望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需求、使用企业自己的数据,为他们量身定制生成式AI解决方案和模型。并于近日正式在大中华区发布了IBMwatsonx平台。从+AI到AI+AI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诞生了,而直到今年以前,业内更多的应用是+AI,利用AI技术赋能某项技术,或赋能某些领域。以今年为始,未来将迈入AI为先的AI+时代,谢东表示,现在,企业希望把AI技术应用到企业核心应用中,从而增强实际的生产力,整个行业也将从数据为先的+AI时代,进入到AI为先的AI+时代。IBM作为全球AI前沿技术和应用的重要参与者,早在AI诞生之初就深耕于行业中,1956年,IBM就利用AI技术实现了跳棋人机大战;1996-1997年,IBM深蓝计算机就能战胜国际象棋的顶尖高手;2011年、2019年,IBM实现从AI积累知识,到AI辩手的质的飞跃……作为行业先驱者,IBM在这个时间点推出watsonx平台,看似落后业界,但深析过watsonx平台的能力后,不难发现,watsonx平台将生成式AI从C端用户,引向了B端,重新定义了生成式AI企业级应用。笔者认为,一项数字技术,真正核心的价值不仅在于消费侧的应用,企业级应用的推广,才能实现这项数字技术真正的价值。在这个时间节点,watsonx平台推出,无疑是为生成式AI企业级应用开创了先河,凭借深耕AI领域数十年来的经验,并以混合云+AI为未来发展理念,在这场混合云加时赛中,以watsonx平台为核心,AI势必将成为IBM未来核心的驱动力。不仅是一个模型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各类生成式AI的大模型而言,watsonx不仅是一个模型,而是一个部分开源开放的平台。IBM大中华区科技事业部总经理、中国区总经理缪可延表示,IBMwatsonx系统是一个基于开放式混合云架构、基于基础模型和生成式AI的新一代AI和数据平台。缪可延表示,watsonx是集IBM研究院的创新技术,与最先进的企业及开放技术—OpenShift于一体,又有强大的开放生态社区—HuggingFace的合作支持,‘x’代表了未知的无限可能,也是IBM对watsonx的期许。缪可延强调。IBMwatsonx平台分为三个产品集——watsonx.ai,wat

模型不是越大越好AI时代下的新思维模型不 标签: 数据节点AI系统模型

本文地址: https://yihaiquanyi.com/article/9006df6f8b65bf783d20.html

上一篇:揭秘完整议程8月31日长三角论坛IDCC2023与...
下一篇:中国电信发布六大绿色产品全国首个零碳数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