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DC今天发布的中国ICT市场十大预测,武连峰先生在介绍预测之前着重回顾了2020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他指出贸易摩擦已成为新常态,中欧技术合作遇到曲折,同时WTO的影响力逐渐削弱。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甚至出口在今年10月下降了0.2%。这样的经济环境也给企业CXO们带来了压力。根据IDC数据显示,有38.3%的CXO们认为未来3年中国经济仍会持续下行,77.4%的CXO们认为宏观经济环境对企业业务带来了负面影响。
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仍有改革、开放、人才、区域、城镇等五大红利仍存在,值得我们在当前环境中寻找未来的机遇。在这样的环境下,未来五年企业的ICT市场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呢?IDC给出了10大预测。
数字创新将进入工厂时代。预计到2025年,全球近三分之二的企业将成为软件生产商,超过90%的应用程序将是云原生应用程序,80%的代码将来自外部,开发人员数量将增加1.6倍。在中国,到2025年,超过一半的中国500强企业将成为软件生产商,超过90%的应用程序将是云原生应用程序,50%的代码来自外部,开发人员数量将增加1.5倍。
数字产品服务将引发分水岭。到2023年,组织将不再忽视市场驱动型业务投资,而是将市场份额让给那些进行这种投资的现有竞争对手和新的数字市场进入者。这一趋势在中国同样适用。
第三,IT战略将发生变革以适应颠覆性重构。到2024年,数字化先进组织的IT战略将演变为更广泛、更灵活、更自助型的数字工具混合体,以取代原有的围墙花园IT互联网科技公司,还可以去传统公司写代码。数字产品服务引发分水岭在全球,到2023年,的组织将忽视市场驱动型业务投资,市场份额将被进行这一投资的现有竞争对手和新的数字市场进入者夺走。这一数字在中国也是一样的。IT战略变革应对颠覆重构在全球,到2024年,的数字化先进组织的IT战略将演变为广泛、灵活、自助型的数字工具混合体,以取代原有的围墙花园IT-as-anEnabler(IT即使能者)模式。在中国,到2024年,的数字化先进组织的IT战略将演变为广泛、灵活、自助型的数字工具混合体,以取代原有的围墙花园IT-as-anEnabler(IT即使能者)模式。这里武连峰提到,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很多传统公司单独建设了IT公司,这些单独设立的公司对外提供服务,对内也提升了自己的母公司。CIO角色调整诞生新领袖在全球,到2023年,的CIO将成为企业家领袖,他们会将自己的组织发展成为卓越的中心,对整个企业范围内的合作和创新进行规划设计。在中国,到2023年,的CIO将成为企业家领袖,他们会将自己的组织发展成为卓越的中心,对整个企业范围内的合作和创新进行规划设计。武连峰举了一个例子。有人说,找企业卖解决方案,最好先找CEO再往下推动,直接CIO反而可能是找了一块绊脚石。行业跨界融合创造新收入在全球,到2025年,的收入增长将来自空白地带产品——整合以前未关联行业的数字服务,20%的合作伙伴将来自以前未关联的行业。到2025年,中国企业的收入增长将来自空白地带产品——整合以前未关联行业的数字服务,至少25%的合作伙伴将来自以前未关联的行业。以出行服务为例,到2025年的1.2万亿乘客经济规模,主要的空白地带可能包括数字化交通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数字化服务等。这样看来,自动驾驶这类新兴领域还是充满了机会的。平台现代化打造基础能力在全球,在不断升级的网络威胁和新功能需求的推动下,的组织将在2023年之前通过广泛的新技术平台投资来积极推进遗留系统的现代化。在中国,在不断升级的网络威胁和新功能需求的推动下,的组织将在2023年之前通过广泛的新技术平台投资来积极推进遗留系统的现代化。也就是说,古老的纸质文件和那些由祖传代码构成的旧系统,可能几年后就要撑不住了,得重构了。而且,重构是很有钱途的。这里武连峰举了一个例子。有一家叫吉贝克的公司帮浙江余姚政府建设城市大数据平台,把城市的各类数据都像
2020我国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我国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在核心技术、产业基础与应用生态等方面仍然存在诸多短板弱项。 目前我国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短板弱项,据某研究机构统计,每年采购国外软件产品和服务总值达1.3万亿元人民币。 国家已将软件产业定义为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和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推动软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从产业扶持、税收、采购等支持国产软件发展。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软件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中国国情发展需要来看,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发展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实现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国家重点支持和鼓励的行业。 同时,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信息传递基础,软件行业还是一个能多方面使用的行业,它与其它各行各业的结合非常多,例如普通的手机应用程序的设计、超市收银系统的设计,此外,常见的红绿灯监控、二代身份证的使用等等都离不开它。 2020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如何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软件产业呈现出网络化、服务化、平台化、融合化新趋势。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转向软件主导,软件在信息产业中的贡献不断增加。 《中国制造 2025》、《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加快推进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创新》等国策的深入推进和落实,将会对产业变革产生深远影响,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软件产业的需求将更加强劲,尤其是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基础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大数据软件产生更高、更广泛的需求。 “互联网+”所形成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数据传输、获取、存储、信息安全的巨大需求都建立在强大的基础信息平台之上,拥有强大的基础信息平台,“互联网+”的能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已达20万,并且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 在未来5年内,合格软件人才的需求将远大于供给。 2010年,我国软件人才的缺口已达43.5万,其中尤以JAVA人才最为缺乏。 当前世界各地持有Java Programmer证书的人员供需差距极大,迫使企业不得不用高薪聘请Java程序员。 因此,Java Programmer的含金量比一般的技术人员要高出很大一块。 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持有Java Programmer认证证书的人年薪均在4-10万美金,而在国内持有Java Programmer认证的程序员也有极好的工作机会和很高的薪水。 从软件行业各业务收入比重来看,近几年软件产品开发和系统集成业务一直是软件行业收入占比最高的两大类业务,合计收入占比一直保持在全行业的50%以上。 该两类业务随着软件行业的发展实现了平稳增长,2014 年软件产品开发业务收入实现12,198 亿元,同比增长23.5%,系统集成业务收入实现7,679 亿元,同比增长17.25%。 2020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据美国权威统计机构调查,今后五年内,中国“软件外包”将以50%以上的年增长率持续扩张,令世界瞠目。 国家信息产业部日前则宣布:“未来五年内,中国计划把软件产业增长六倍”,使之达到与软件王国印度相当的规模。 到2010年,中国软件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亿元人民币。 要实现“破万亿元”的发展目标,意味着未来几年软件产业的年增长率将不低于30%。 “30%的增长速度可能还略显保守。 ” 中国软件行业协会理事长陈冲说。 软件产业近年来已成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 世界软件工程大会主席、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奥斯特维尔教授说,在新一轮的国际分工中,高附加值、低成本、智力密集型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正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这给中国和印度等国的软件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中国将在产业规模“破万亿”过程中成为真正的软件强国。 根据规划,2010年中国将出现若干家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软件骨干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说,中国软件业的出路应在基础领域的系统开发方面有中国自己的声音,这些软件“航空母舰”将承担起完成这一战略性任务的重任。 预计未来5年软件业从业人员要从目前的90万人增加到250万人左右。 软件行业的第一资源就是人才,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再结合职业薪水、加薪前景、工作压力和自由程度等各项因素,美国《金钱》杂志在5月公布从约50种职业中评选出的全美“50大好差事”。 结果,软件工程师力压“群芳”,荣膺“全美最佳差事”。 中国日报也指出:“软件工程师”职位平均年薪8.05万元,并拥有较强的加薪前景及潜在创造力。 2006年的薪酬报告显示,软件工程师在IT行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薪资也节节高升。 软件工程师的起薪从2500至8000元/月左右,具体视地域、企业性质、个人能力的不同而定。 综合数据表明,软件工程师是近期企业缺口最大的职位,招聘数量几乎占了行业的一半,而硬件工程师占11.9%,系统分析师占8.6%,网站策划员占8.7%,网络工程师占4.7%。 如此大的缺口表明,软件工程师是目前IT行业求职者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IT业的热点职位主要是软件工程师、测试工程师、高级程序员、产品项目经理等高级职位。 相比之下,网络工程师薪资较低。 在中国,网络工程师的技术始终不居主要位置,也并不缺技术人才,核心技术几乎都在国外,一般的设备调试等工作找些人培训一番就可胜任。 网站的建设和维护还是要靠软件,相对来讲,软件工程师发展空间更大。 软件行业人员工资及升职空间软件在IT产业里是利润最高的部分,而最大的成本就是工资成本,所以软件开发人才的薪资也相对较高,同比高出其他行业50%左右。 据前程无忧的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IT软件技术研发类岗位的平均调薪幅度为11.1%,薪资上涨幅度也远远超过其他行业。 软件开发人才需要的是技术和实际操作,一个熟练的软件开发工程师,特别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升职加薪非常快。
发展历程:十年来大数据产业高速增长,我国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我国大数据产业布局相对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处理技术作为四项关键技术创新工程之一,为大数据产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础。自2014年起,“大数据”首次被写进我国政府工作报告,大数据产业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此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逐渐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与标准体系不断被完善,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解决方案已经发展成熟,信息社会智能化程度得到显著提升。
市场规模:2020年市场规模超6000亿 维持高速增长
中国大数据产业联盟发布的《2021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地图暨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2018年以来,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与人工智能、VR、5G、区块链、边缘智能等新技术的交汇融合,持续加速技术创新。与此同时,伴随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建设热潮,各地与大数据相关的园区加速落地,大数据产业持续增长。
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达6388亿元,同比增长18.6%,预计未来三年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3年产业规模超过亿元。
市场格局
——细分市场格局:软硬件占据行业主要市场
目前,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尚处于初级建设阶段,从市场结构来分,大数据产业可划分为大数据硬件、软件以及服务三类市场。
根据《IDC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2020年中国大数据市场最大的构成部分仍然来自于传统硬件部分——服务器和存储,占比超过40%,其次为IT服务和商业服务,两者共占33.6%的比例,剩余由25.4%的大数据软件所构成。从软件角度来看,2020年中国最大的三个细分子市场依次为终端用户查询汇报分析工具(End-User Query, Reporting, and Analysis Tools)、人工智能软件平台(AI Software Platforms)以及关系型数据仓库(Relational target=_blank>
——应用市场格局:互联网、政府、金融为大数据主要应用领域
从具体行业应用来看,互联网、政府、金融和电信引领大数据融合产业发展,合计规模占比为77.6%。互联网、金融和电信三个行业由于信息化水平高,研发力量雄厚,在业务数字化转型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政府大数据成为近年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与政府数据整合与开放共享、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市场监管相关的应用需求持续火热。此外,工业大数据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作为新兴领域,数据量大、产业链延展性高,未来市场增长潜力大。
发展趋势与前景
——发展趋势:数据治理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要方向
——发展前景预测
据赛迪顾问预测,2023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亿元,2021-2023年增速将达到15%以上。在此基础上,前瞻测算,到2027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接近亿元。
—— 更多行业相关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五年后中国社会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科技领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而国民的生活水平,医疗水平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达到小康生活水平。 国民会生活得非常幸福美满。
标签: 程序员、 人工智能、 IDC、本文地址: https://yihaiquanyi.com/article/a93d97ac7fd3bc1d024f.html
上一篇:紫光股份转17%股份获业绩高增科技股隐形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