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要多上上网-浙江宣传 (领导干部要多读书读好书)

文章编号:13465 更新时间:2024-04-24 分类:互联网资讯 阅读次数:

资讯内容

根据2023年12月的数据,我国网民数量已达到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7.5%。这一庞大的网民基数反映出我国互联网事业正蓬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上网,在互联网上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民意集聚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学网、懂网、用网,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的关切。作为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在政策决策、组织实施和服务管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有时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领导干部不熟悉互联网、不上网、不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就很难及时准确地了解民情民意,也难以有效地开展工作,让人民满意。

根据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到2023年12月为止,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92亿人。自1994年我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已经迈入30周年。大部分领导干部的互联网思维和网上群众工作能力在不断增强,但仍存在着一些不愿上网、不了解网络、不善于利用网络的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对于上网持消极态度,认为上网只是娱乐消遣而非工作需要,并且认为自己十分忙碌,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关注网上的动态和舆论。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对网络平台了解有限,即便上网,也仅限于浏览新闻,不愿深入了解年轻人喜欢的社交平台。这些现象导致他们无法及时获取网络信息,抓住网民真正关心的问题。

一些领导干部尽管经常上网,却对网上热点问题或周围发生的事情只是视为娱乐,没有将其与工作联系起来深入思考。有时候,很多意见和建议已经被提出,但却选择无视网民的呼声,仿佛舆论与自己无关。有些领导干部甚至认为互联网不是他们应该关注的领域,而是宣传部门和媒体的责任。长期脱离互联网的领导干部容易让人民感到他们与群众脱节,形象受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不了解和适应新技术、网络舆论环境,难以理解群众的真实期盼,可能导致群众质疑和批评。因此,领导干部需要平时多上网,了解网络环境,掌握网络群众工作的本领。突发网络舆情时,领导干部如何反应和处理,直接反映了他们是否具备互联网思维和网络工作的水平。通过深入了解网络,领导干部能更好地服务人民、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


文明上网的名言警句

领导干部要多上上网浙江宣传领导干部要多读

1.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2. 重视互联网、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

3. 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4. 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

5.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

6. 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

7. 要推动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确保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

浙江省联社领导干部任职年龄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45周岁以下。 浙江省联社领导干部任职需要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且要求在省农信联社(含办事处)正式在职在编工作满1年。

如何在新媒体语境下提高领导形象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正在改变我们的认知方式,微信、微博等依托智能手机平台,正在塑造全新的信息传播环境,并且在热点新闻尤其是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中越发占据主导地位。 在新媒体环境下,微博正在成为党和政府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网络舆情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工具,微博问政成为党政干部的必修课。 因此,提高“微素养”和“微能力”也成为党政干部培养媒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微博知识、微博意识、微博能力和微博管理等方面。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认为:“领导干部熟练掌握现代传媒手段,大幅度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养,是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大命题。 ”微博如果使用不当,会直接影响党政干部的个人形象和公信力,甚至还可能引发群体极化现象。 因此,党政干部要紧跟时代发展,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不断提高自身的“微能力”和“微素养”,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和自身的执政能力。 培养微博角色意识,提升“微素养”新媒体环境下,微博逐渐成为主要的舆论阵地,许多政府机关和党政干部为适应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开始运用微博问政、处理政务、了解民意。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党政干部需要对自己的微博进行正确的身份定位。 党政干部的微博因为身份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网友的关注,网友希望通过党政干部的微博了解官方的动态信息,尤其是政府对社会热点或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理态度和结果。 如果党政干部的新媒体使用能力不足,就容易导致问题的恶化,甚至与网民出现对立,造成极为不好的负面影响。 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党政干部要有全局意识,进行正确的微博角色定位。 首先,微博交流讲求平等与尊重。 “敬人者,人恒敬之”,党政干部的微博要想赢得公众更多的关注,就必须放下官腔,把尊重放在第一位,与网友展开平等亲切的沟通和交流,做到换位思考,站在敬重舆情、敬重事实、敬重他人的立场上,引导融洽和谐的交流与互动氛围;其次,要利用微博传播速度快的优势,第一时间向民众发布准确信息。 在人人都是记者的新媒体时代,官方必须第一时间发声,否则谣言就会迅速占据舆论空间,造成政府被动的局面;再次,不要轻易关闭微博的评论功能,对微博中出现的过激评论,要冷静对待、理性思考,坦诚接受网民的不同声音;最后,发布微博前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问题,对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予以客观真实的合理解释,要平衡好自己的微博身份和现实工作身份的关系,尤其在舆论引导方面,应通过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 避免群体极化现象对政府形象、个人形象和社会舆论会造成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熟练驾驭网络运用平台,提高“微能力”互联网对公共事务和政策的影响日益深入,但是一些基层党政干部对电脑和网络还比较陌生,操作和控制微博的能力不足,部分基层党政干部甚至对互联网有恐惧和麻木的心理。 基层党政干部对微博的运用大都是知之不多或一知半解,重庆市2010年的调查显示,党政干部上网的人数达到90%以上,但80%以上的人员只是上网看新闻、玩游戏,对社交网站和微博根本不了解。 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在干部选拔考试中,首次把微博写作列入考题,这也是国内首次将微博写作纳入选拔干部的考题。 党政干部要正确掌握微博使用技巧并能运用微博与网民交流。 尽管党政干部的微博不可避免地会带有官方色彩,但通过微博与网民交流时,不要从官方视角发微博,因为打官腔只会让网民反感,这样的微博交流只能起副作用。 从实际发布情况来看,很多使用网友的语气及语言与网友交流的党政干部的微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因此我们要把握好相关尺度,用理智驾驭微博,对不良情绪进行耐心引导,做到不乱说,说清楚知道的,不说不清楚或不知道的,驾驭好网络传播的新平台。 善用微博语言,适应“微环境”微博的草根性决定了其语言的平民化和生活化,党政干部发微博时要改变官场上的话语作风,使用平民化的话语跟网友交流,用正确的价值判断和理论依据说服网民,言语间要体现人文关怀,拉近与网民的距离,从而了解民情、民意。 有专家认为,“在中国的语境下,中国网民对官员微博的期待确实比国外更高一些。 像微博这样沟通便捷、快速的网络平台,确实一下子拉近了百姓与官员的距离,加上一部分民众的‘青天情结’,很容易让人对官员微博产生更高的期望。 ”①因此,微博语言的灵活运用是党政干部提高微博素养的重要方面。 首先,微博用语要贴近群众,要学会运用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 多学习网络上幽默、俏皮的语言,有助于打破与网友沟通的语言屏障;其次,微博语言无论采用何种风格,都要说实话,讲道理,不要说虚话、假话,因为一旦网民认为发布的信息不公正或不可信,微博的发布者恐怕立刻就会被推到舆论的风头浪尖,成为众矢之的,背负巨大的舆论压力;最后,党政干部在微博上要包容大度。 由于网友素质良莠不齐,对负面新闻的评论可能会出现过激言论,领导干部稍有不慎很容易陷入舆论漩涡,这就需要党政干部理性、宽容地对待网友的议论,不要以势压人、以权制人,甚至在微博上与网友展开情绪化的攻击与谩骂,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要善于在错综复杂的事件中广泛收集民意、了解民情,无论网友的观点理性还是非理性,都要用包容的心态与他们进行沟通,树立党政干部良好的亲民形象。 规范微博日常管理,使微博发布常态化有效提升党政干部的“微能力”,必须规范微博的常规化管理。 首先,党政干部要经常更新微博内容,不能在微博开通后听之任之,对网友留言一看了之,使微博名存实亡,微博的开设也流于形式。 长此以往,会流失网友的关注和信任;其次,党政干部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要谨而慎之。 由于微博使用的透明化和传播的极速化特征,微博的关注和访问都会留下痕迹,因此,党政干部的微博在加粉丝和转发微博时就要注重公共形象,对于明显带有色情、暴力、商业广告等方面的内容或人物不能添加,更不能随意转发,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如果出现商业广告或是有色情暴力的跟帖,必须及时删除,因为这种必要的维护工作,体现的是党政干部对言论空间的重视;最后,建议党政干部应该开设实名微博。 因为公众看党政干部的微博,是想通过微博看到党政干部负责任的一面,通过微博了解相关政策和政府机关对社会热点的态度和立场。 例如时任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伍皓在网易微博实名注册后,粉丝已经发展到58万余名。 从粉丝的留言来看,大多网民并不希望通过微博解决问题,而是想了解官员的性格和个人看法,以端正对党政干部的印象。 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张春贤在深夜与微博网友展开点对点交流,令众多网友颇感惊喜,一天内粉丝突破1.2万,评论2000多条,最高时粉丝接近33 万。 同时,我们必须对使用微博发表观点可能带来的风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政策解释和分析具体问题应依照党和国家的政策进行表达,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再以谨慎的态度开设、经营实名微博。 在突发事件中用好微博,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网络流行语“不懂微博的领导你伤不起”,描述的正是党政干部在重大突发事件面前失语而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此,党政干部要想利用微博的力量来缓解事件的压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就必须善于利用微博辟谣以及利用微博发布权威信息。 同时,涉及突发事件的微博必须严格遵守“第一时间”原则。 2011年8月17日,济南市发生一起女狱警打人事件,引发群众围观,济南市公安干警处理这一事件过程中利用微博积极应对,发布事件的调查进展,积极跟进网民的提问,避免了谣言的传播,平息了网民的愤怒情绪,从而避免了群体极化现象。 此外党政干部的微博应该与政策导向保持一致,要在保证信息准确性的基础上迅速发布信息,要确保信息来源和事实本身准确无误,要统一信息发布者的立场,这样才能发挥党政干部微博的优势,遏制谣言的滋生。 实践证明,在新媒体环境下,党政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微能力”和“微素养”。 因为正确掌握和使用微博,不仅是党政干部处理政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与时俱进的标志之一。 积极开通微博、正确运用微博、密切关注网络舆情,利用微博与民众互动交流,深入民情进行民意调查、即时发布正确信息、即时解决网上出现的社会矛盾,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标签: 互联网民意群众习近平领导干部舆论网络社交平台老百姓网商网民

本文地址: https://yihaiquanyi.com/article/0fee76e02b38f3550e51.html

上一篇:总书记走进重庆民主村社区调研第1视点...
下一篇:加强文化交流与文旅部部长会见美国驻华大使...

发表评论